院友风采

美味的读书生活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8-04-11

回想在厦大教育研究院的三年读书生活,老师、同学、凌云、沙龙……许多关键词,一个又一个珍藏的往事,思绪流连间,舌尖在努力酝酿,试图提醒我,别忘了厦大的美食。在餐厅、在饭店宾馆、在潘先生家……正是那许多关于吃的故事,串起了记忆中美味的读书生活。

一日三餐本毋需费言,但是厦大餐厅的伙食确实不错,米饭免费更是全国闻名,想必厦大学子捧着免费米饭都会如我一般油然而生骄傲之心、感恩之情。勤业、芙蓉、凌云、南光几个餐厅轮流吃,可以保持菜式变换带来的新鲜味道。游荡过多所高校的餐厅,感悟到学校越上层次,伙食则越好,没有一流的餐厅就很难有一流的大学。

到餐厅吃饭大多是邀约结伴去的,最先走出宿舍的同学站在凌云坡道上,大声吆喝几声,就有了三三两两的吃饭队伍。餐桌上遇到学院高低年级的硕博同学,也会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海阔天空起来。聊上一个好的话题,饭后漫步必不可少,或者干脆坐在凌云坡道边的石栏杆上争论起来,那段时光那段坡道满满驻留了08级博士男生的身影。跨师门、跨年级的同学在餐厅吃饭过程中相互熟悉,餐厅小聚和先生家沙龙、院学术例会、植物园组队爬山一样,都是教育研究院共同体赖以维系的集体记忆。

餐厅吃久难免犯腻,同学们就会建议班长组织聚餐活动,有时用班费,人少就AA,在职的博士同学、博士后师兄师姐或访问学者财大气粗一些,有的会盛情组织打牙祭的饭局。青春美丽的郑若玲老师是我的二导,像亲姐姐一样关心我等弟子的学习和生活,她知道脱产在读的博士生囊中羞涩,经常带着师门子弟下馆子,直言要帮我们“改善伙食”,有时会点几道很辣的菜,考验考验我是不是真正的江西老乡。

大餐不常有,故而总是让人神往期盼,人多菜好花费高,不但意味着丰盛,而且象征着重要。印象中,就规模论,厦大免费为留校学子准备的除夕年夜宴是名副其实的大餐;就意义论,凤凰花开的开学季和毕业季,恩师刘海峰教授主持的师门聚餐是更正式的大餐。享用平日少有的珍馐,聆听老师鞭辟入里的教诲,颇有一些庄重的仪式感。记得入学之初,有师兄说刘老师的学生都能熟背《滕王阁序》,席间常有考课,紧张得我连夜温习了几遍。

连续吃大餐的奢侈经历,对于每位08博士生来说是难能可贵或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那是2009年潘先生和邬老师带我们博士生团队去武汉考察几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那些天,先生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也和先生一样受到接待方的无差别礼遇;先生每晚和我们讨论当日学习收获和次日调研安排,是严师;先生饶有兴致地和我们一起玩法官断案的游戏,俨然如慈父。

先生带我们吃大餐,也带同学们吃小餐,博士第一年修《高等教育专题》课程的时候,先生轮流带一名同学去厦大逸夫楼教工餐厅吃自助餐,如此老少组合的师生二人世界,绝对是高等教育界罕见的一道靓丽风景。

先生家沙龙是常品常新的学术盛宴,其间美味众所周知,但我想说的是,先生家沙龙的点心小吃,同样令人回味无穷。济济一堂的学子在先生引导和鼓励下踊跃探思,悱而待发之际,先生说:休息一会儿,先吃点东西!沙龙气氛瞬间由严肃紧张转入活泼轻松,品味花色各异的糕点糖果,窃窃私语开起小会,天南地北的各年级同学如兄弟姐妹般亲切,其情真真,其乐融融。

先生桃李满天下,很多外地的特色点心都是学生孝敬先生的礼物,即便数量不多,先生也乐意留在沙龙时候和大家一起品尝分享。那时候,我曾想,毕业后一定要给先生寄送一点当地的特色小吃,且数量不能太少。而今工作将近七年,却还没做这件事,着实忏愧!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