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风采

情系老区撒真知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8-03-27

(厦大教育研究院2000届博士 韩延明)

2010年11月23日上午9时许,在千余人的“沂蒙大讲堂”内,伴随着悠扬动听的“沂蒙山小调”乐曲,一位精神矍铄、元气淋漓的世纪老人含笑挥手登上讲坛,未等主持人介绍,雷鸣般的掌声已在全场猛烈响起,经久不息。这是时年90岁高龄的潘懋元教授第三次来到临沂大学,在充盈和洋溢着沂蒙精神的蒙山沂水间弘文励教、播撒真知,树蕙滋兰、卓育菁莪。

第一次是在2001年6月22日,天朗气爽,惠风和畅。刚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聘为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的潘懋元先生,以其81岁的耄耋之身莅临刚由专科学校升格本科的临沂师范学院,在老校区大礼堂为全校干部和教师作了《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学术报告,为该校由专科向本科过渡期的观念更新、视野拓展、专业建设和师资提升等起了重要的开蒙、导向和力推作用。先生与时偕行、谈笑风生:自20世纪最后20年至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面临着世界科技革命和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尤须独辟应对路径:一是解决好科技的高度发展与人的低素质的矛盾,使高科技真正掌握在高素质的人才手中;二是解决好电子信息技术进入高校后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既要积极迎接多媒体进入高校课堂,又要主动发挥传统教育中的某些优势;三是解决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人才培养高质量的矛盾,克服规模扩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树立发展新理念,着力提升高教质量和效益;四是要直面、适应并应对加入WTO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报告后,情系沂蒙的潘先生欣然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并挥毫为《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100期书写题词:“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立足沂蒙,面向全国,广征贤文,印刷精美,为国内学报之上乘。”字美词雅,翰墨飘香,既有鼓励又有鞭策,充分体现了先生对老区的热爱、对师生的挚爱和对学报的厚爱。

灵心慧眼、耿介拔俗的先生,一直是抱诚守真、茹古涵今,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教育。这次,对当时“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兴民办教育颇为青睐的潘先生,为了支持和指导沂蒙大地上率先起跑的民办学校健康发展,他不顾旅途和讲课劳顿,于6月23日主动提出去实地考察山东临沂双月园学校。这所总投资2亿多元、占地560余亩的从幼儿园到高中14年一贯制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当时有120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乃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私立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课题实验学校”。从教室到校园,从食堂到宿舍,从图书馆到运动场,潘先生边看边议、细心指点,留下一片真情和一席灼见。

“思之无垠,行者无疆。”其后几天,这位踔厉奋发的“教育行者”又满怀对老区人民和沂蒙精神的崇敬,先后拜谒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走访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处,考察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瞻仰了莒南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并乘车前往百里外的铁道游击队故乡——枣庄,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墨子纪念馆等。

第二次是在2007年5月24日,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在临沂师范学院紧锣密鼓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前夕,潘先生以其87岁高龄,千里迢迢从厦门赶赴临沂,在新校区报告厅为全校干部和教师作了《形势、规模、质量、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为学校迎评创优、扬长补短而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卓立潮头唱大风”的先生,如数家珍般地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特色等方面的历史发展,有针对性地对临沂大学的现状、问题、顶层设计和发展路向等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应对良策,新意迭见、指点迷津,令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会后,先生欣然受聘为临沂师范学院教学学术委员会首席顾问。

先生历来是“板凳学问”与“行走学术”相得益彰。这次,先生重点参观考察了临沂的传统文化遗迹,如书圣王羲之故居、智圣诸葛亮故里、孙膑庞涓马陵之战遗址、临沂汉画像石展览、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等。尤其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先生考察甚细、兴味盎然,颇有点流连忘返。该馆发掘出土的7500余枚以先秦兵书为主要内容的汉代竹简,特别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与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解开了千年谜团,震惊中外,是“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列入全球20世纪100年100项考古大发现名录,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是我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先生细细观看,探幽洞微、赞叹不已,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几个相关的历史故事。

第三次是在2010年11月22日,微风拂面,阳光灿烂。临沂师范学院“十年磨一剑,今朝把示君”,终于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为“临沂大学”。在这由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提升的关键时刻,刚在厦门大学忙碌参加了“潘懋元先生从教75周年暨90华诞庆祝大会”不久的先生,风尘仆仆,三赴沂蒙。首先,作为课题鉴定委员会主任,先生会同各位专家对时任临沂大学校长韩延明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从大学文化建设的视角探大学的和谐发展”进行了课题鉴定,并提出了继续深化研究的相关要求。11月23日,先生为全校干部和教师作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趋势》的精彩报告。报告前,先生将他从厦门带来的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的八卷10册《潘懋元文集》馈赠学校图书馆。同时,先生也被聘为临沂大学唯一的发展顾问。先生虽已90高龄,但报告依然思路清晰、声音洪亮,钩深致远、振聋发聩,可谓“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他全面分析和阐述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三个命题”,既高屋建瓴又紧接地气,分析透彻、见解深刻,对该校转型过程中的科学定位、质量提升,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后续影响,德昭沂蒙、泽被师生,功莫大焉!

先生活到老、学到老,走到哪、看到哪。他不仅对社会科学情有独钟,而且对自然科学也兴味盎然。这次,睿智老人好似备好了功课,点名要去参观坐落于临沂平邑的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质博物馆——天宇自然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3.2万多平方米,藏品39万余件,主要以矿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为主。馆内保存有1106件较完整个体的恐龙化石,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英国总部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有6项藏品荣膺“世界吉尼斯奖”,被誉为“一部描绘自然生命的万卷书”,乃“全国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因该馆馆长兼任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所以特地从外地赶来陪同讲解。那天,先生兴致极高,像一个潜心探索武功秘籍的少年,边看边问,边听边议,不知疲倦地用3个多小时走遍了藏品丰富、琳琅满目的7个楼层28个展厅的每个角落。经馆长特许,我们进入内室,先生零距离欣赏了重达338. 6克拉的金刚石。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产出的最大的特型金刚石,比号称中国之最的“常林钻石”(重158.78克拉)还重179.82克拉,宝光熠熠,灵气闪闪,令人遐想无限。先生细心察看、连赞震撼!

“盛德弥光,风流日长。”作为陪同者和见证者,我有幸近距离地领略了“与真理为伍,与时代同行”的潘先生在临沂大学三个关键节点的三次莅临指导,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深受启迪和教益。每每翻检,犹历历如昨。适逢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建院40周年,学生追记于此,谨表对母院奠基者、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教授的感恩和崇敬!并衷心祝愿母校母院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