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曾敏 | 在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开展学生评价:后疫情时代思考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3-04-04

2023年4月3日上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与学促进中心助理教授曾敏博士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在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开展学生评价:后疫情时代思考》的讲座。别敦荣院长、郭建鹏教授等100余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讲座由郭建鹏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曾敏博士从“不确定性”一词出发,阐述了不确定因素对当今高等教育的运作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例如新冠疫情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教师们需要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评价以及学生交换、服务学习和体验式项目等课程组成部分,而这重中之重是学生评价在高等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对此,曾敏博士从评价中学生需要做出的应答的性质、评价的主导权、评价的管理流程、评价的性质、学生的评价体验和学生评价的目的六个方面介绍了不同的学生评价方法。

基于疫情期间收集到的数据,曾敏博士继续探讨了当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时,教师对评价作出的改变以及变化的特征:在行业标准影响力较大的专业中大规模/标准化评价和真实评价未发生变化,尤其是当涉及到毕业年级时,原本就采用网上提交作业方式的开卷和建构答案评价未有变化;然而,独立评价、侧重问题化和情境化的真实评价、选择答案评价以及协作评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最令人惊喜的变化当属教师因为疫情开始反思其设计的评价任务,在线上评价学生成就时开始更关注学生对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重现知识或内容。数据显示,闭卷/网络评价、协作评价、标准化评价、收敛型评价、选择答案评价和真实评价在教学模式改变时面临更大挑战,而开卷/网络评价、个人评价,独立评价、发散性评价和建构答案评价在转为线上模式时表现出更大的弹性和适应性。数据进一步显示,这种评价模式的改变对教师和学生的在线教学评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以更好地设计和开展评价任务。另一方面,在学生评价素养的三个维度中,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线上评价方法的目的和过程。最后,曾敏博士强调,生成性人工智能颠覆了传统教学和考试理念,是教育研究者必须关注和回应的新挑战。

报告后,曾敏博士与在场师生围绕“如何改变教学策略和目标以适应新的学生评价”“怎样回应Open AI对人文社科评价方式的冲击”“对价值、情感类型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有哪些”等问题进行探讨。她指出,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访谈等多种形式将理论与社会实际问题联系,可以使得学生在评价中建构的答案具有个人独特性,也可以探索应答小作文等多种评价形式,而回归到传统师生即时面对面对话式评价形式也可能有助于应对Open AI给学生评价带来的挑战。郭建鹏教授认为,本场讲座关注到了教育微观研究的教学评价问题,并对教学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启迪师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图文:赵一博)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